以玻尔为榜样,做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

作者:张民全 来源:湛露网

  新学年伊始,许多高校迎来了新入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扩大。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人们对他们寄予厚望,期待优秀的导师不断涌现。
  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N.Bohr,1885-1962)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大师,他由于在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方面的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又是优秀的导师,他在1921年建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创立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年轻学者来做研究,率领他们向物理学当时的前沿阵地——量子力学进军。青年学子都把这个研究所当作物理学的“麦加圣地”,称去那儿是“朝圣”,称自己为“朝圣者”。
  玻尔尊重青年人的首创精神,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新出现的障碍只能用新颖的思想去克服,青年一代的成长,会使新鲜血液和新鲜思想不断注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在哥本哈根学派一代英豪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在玻尔的指引下,不迷信经典物理学权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在建立量子力学中立下丰功伟绩。
  玻尔为青年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研究所既是一个严肃认真的研究场所,又是生气勃勃和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养成了勇敢进取、乐观向上、亲切活泼和无拘无束的治学风气,以集体讨论、自由探索、大胆争论和独立判断为特征的研究风格被人们誉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青年人,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玻尔以诚待人的态度赢得青年人的心。他爱护青年人的热情,容忍他们的弱点,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情。有人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周围,他回答:“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他对青年人的工作提出不同的看法时,会预先声明“这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学习。”这成了他的口头禅。他对别人工作的最严厉的评价只是说“很有趣”。
  玻尔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有好几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才华横益,旁若无人,但却一直以玻尔的学生自居,心中充满了对他的亲切依恋,受到他的性格的感召,留下了最可珍视的印象。每个人心里都有关于玻尔的动人故事,他们赞美他的人格甚至超过钦佩他的学术成就。
  玻尔树立起优秀导师的光辉榜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导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国际顶级杂志《自然》自2004年起设立杰出导师奖,以表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有卓越贡献的导师,奖项的奖金为9800美元。在2015年,包括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内的5位中国科学家获此殊荣。《自然》官方网站认为,“所有的发生在实验室的活动,也许最值得记住和最值得奖励的是对那些年轻研究者的指导”,对优秀导师提出了原则要求,其中有:
  1.给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导师与学生之间定期见面,形成师生之间稳定的互动关系。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而言,实验室和组会交流制度能使一个团队成员做到定期见面;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读书会、师生研讨会是不错的会面形式。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智力。导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而不能把他们当作干活的“机器”和打工者。3.具有无私的分享精神。要及时和学生分享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历尽的甘苦。4.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每个学生要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要按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5.经常亲临一线的研究工作,一直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带领学生占据学术研究高地。6.要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立项和探索,又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出关键性的指导和建议,有效地提高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7.建立学术共同体。在研究团队里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强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归属感,鼓励合作,为成员的成功感到高兴,并热烈庆祝。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对于科研效率的提高极为重要。8.引导学生建立学术网络。推动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来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以保持密切的学术关系。9.鼓动学生积极提问、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10.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条调理怀疑的能力。11.应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并将他们的作品(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组会交流、学术会议分享和论文公开发表等。12.增强和提升学生做学术报告的能力,指导他们掌握在公众场合流畅地、有条理地表达学术观点的良好技巧。
  《自然》杂志提出的原则要求为研究生导师指明了方向。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职责和评优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教育部发文(2018年)要求,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青年学子应该信心满满:有越来越多业务素质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导师将成为他们衷心爱戴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