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另类中国经验及启示

作者:计海庆 来源:湛露网

  特斯拉汽车上海超级工厂自破土开工1年后,已实现了投产和整车交付。据称,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完全建成后,产量将达每年50万台。不难想见,不远将来特斯拉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面开花。当投资客们信心满满地加仓助推特斯拉股票的同时,笔者心中却有一丝隐忧,那便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autopilot功能。

  autopilot是特斯拉独家研发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实现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等功能,甚至还能一键召唤,即从手机端实现从车库自动提车。不少“拉丝”表示autopilot就是特斯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象征。尽管autopilot象征了拉风和炫酷,但它真的像看上去那样美好吗? 

  这里不得不提及特斯拉的一起事故。2016年1月20日,司机高某某驾驶一辆特斯拉的model S轿车在京港澳高速邯郸段发生追尾,事故直接导致司机死亡。交警认定高某某负全责。行车记录仪显示,特斯拉轿车是在没有减速和变道的情况下,直接撞上了前方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事后特斯拉公司承认当时汽车的Autopilot功能处于开启状态。2016年7月,高某某的父亲针对特斯拉中国销售公司提起诉讼,理由是汽车营销中有误导行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成熟,却夸大了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后特斯拉表示,他们已经将autopilot的中文翻译由“自动驾驶”改为“自动辅助驾驶”。

  高某某案是全球首件立案的自动驾驶汽车致命事故。该案虽尚无法律定论,但其对汽车行业、交管部门、交通法规、保险服务、用户选择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从特斯拉的这一另类中国经验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启示一:为了司乘安全,特斯拉还应做得更多。

  谷歌公司的Waymo汽车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头羊。从2009年开始研发和路测,waymo已走过十个年头,累积了2000万英里的数据,但现在waymo汽车几乎还没用商业应用。因为,距离评估机构的自动驾驶安全上路条件——110亿英里路测,还差得远。但为什么2015年才推出的autopilot却已在路上招摇过市了呢?原因在于特斯拉采用了不同的研发策略,简言之就是“边学边干”,而waymo的策略则是“学会了再干”。

  通常,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况感知靠激光雷达扫描,但其成本太高,几乎不可能配备在量产车型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方案于是采用了相对廉价的感知设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加上算法识别。量产带来用户,用户群带来大数据,大数据训练算法,算法迭代提升技术。显然,特斯拉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但在安全性这个关键环节上,特斯拉的表现却有点含糊和言行不一。一方面,特斯拉强调是否开启autopilot是用户自己的选择,且一旦开启,司机还是应手握方向盘并观察路况。但另一方面,马斯克本人却常常在视频中上演“大撒把”驾驶,更为微妙的是,即便司机手离方向盘,系统却并未发出警告。而事实证明,在多次特斯拉致命事故中,司机掉以轻心过分信赖自动驾驶系统,是一个共同的原因。

  必须提醒特斯拉,在保护司乘安全这一核心问题上还应做得更多。作为一家电动汽车界的领头企业,在节能环保上有出色表现的同时,在安全性上同样应有所作为和积极担当。系统尚未完善前,设计一个司机脱把的警告提示,虽然事小,但却能救人无数。

  启示二: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驶,更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

  发明和技术的关键差别,并不在其自身,而是在于能否被社会所接受。自动驾驶正处于这样一个从发明到技术的蜕变过程中。如果说,特斯拉象征的是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社会化的资本力量的话,那么与之配套的制度规范就是这个社会化过程的润滑剂。自动驾驶技术能走多远,更多地应取决于社会将容忍何种程度的技术安全系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特斯拉可以在安全问题上打打“擦边球”,但法律监管却不能纵容太多的“擦边球”。试想,如果在高某某案的责任认定上,我们给出的不是简单的“司机全责”认定,而是人车责任分担的话,相信会给特斯拉的安全设计敲响一记警钟。毕竟一个每年生产销售数十万辆市场的监管策略,是足以改变一家车企的产品设计的。

  启示三: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中国安全标准”。

  特斯拉汽车在中国大规模销售,悲观者看来似乎是一场“屠杀”,危及的是同生态位的国内车企;乐观者看来则是开启了国产化供应商们的春天。笔者认为,特斯拉的深度中国化为自动驾驶技术“中国安全标准”提供了发展机遇。

  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方兴未艾,但至今涉及其安全性的国际标准几乎是空白。特斯拉的深度中国化,不仅意味单纯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更意味着用一套中国的安全标准来改造、提升特斯拉产品的安全性,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高某某一案的重演。中国有这个底气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仅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更有相应的技术实力。被特斯拉弃用的激光雷达,在中国单件成本已经降到了万元以下;而正在全面建设中的5G网络,已经为打造一个全国“车联网”奠定了硬件基础。零延迟、超视距的车联系统,才是自动安全驾驶的真正未来。到时,自动驾驶技术的“中国安全标准”,将随着国产化的特斯拉汽车和5G网络一同走向全球。到那时,再回顾特斯拉的2020中国经验时,将发现这是“双赢”的开始!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