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不能缺失“主心骨”

来源:报刊文摘

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形势下,要逐步解决戏谑庄严、贬损崇高、衰扬庸俗、膨胀自我的病态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第40期刊登记者专稿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早在2006年8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曾提出的概念,在十七大上被进一步阐述。
文章援引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赵存生的话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个现实针对性,是指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形势下,“价值失落”、“价值混乱”、“价值扭曲”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上出现了戏谑庄严、贬损崇高、褒扬庸俗、膨胀自我的病态现象,这些都是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的。赵存生还提到,现在一些人精神萎靡,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信心不足,政治冷漠,对我们的民族和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这种状态也必须改变。
不少学者对此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表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能整合社会关系,阻止其恶化和分裂,反映社会生存的需求。缺少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没了“主心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座教授王绍光指出,当经济基础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核心价值体系未能及时调整,两者的背离就可能引发信仰危机。
赵存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一个创新的提法。不过他也提到,核心价值体系现在还是一个大的体系框
架,能否进一步提炼出明确、简练、具体的价值观,尚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