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权——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作者:春风

最近北京为迎接奥运做了小车实行单双号出行的实验检测,结果获得很好的效果:空气质量出现极大的好转,人们出行无论是小车或公交车都非常通畅。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论和思考。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人反对以此为依据限制私人小车的出行,有人认为更多的应该限制公车的使用,由于各人的立场和利益的不同,人们的观点就出现了差异。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由于车辆太多而导致的交通问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问题,各大城市都存在交通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越来越繁荣且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宽阔,交通越来越发达,各种高架路和立交桥在各大城市出现。但是人们却感觉出行越来越不方便,交通速度越来越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管理者们想出各种办法,于是就出现了广州、海南、珠海等地的禁摩托车、禁电动自行车,取消自行车道,挤压人行道,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但问题并未解决,各方争论至今不休。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快,马路不够宽,车子不够多,除去公共交通以外,人们或者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人们大多没有其他的交通选择。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有了更多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轿车,出行的选择增加了,对道路的需求也增加了。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政府鼓励小轿车进入家庭,于是各地不断建设新的道路,拓宽旧道路。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缓解交通矛盾,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如北京的私家轿车发展很快,而北京的交通堵塞也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交通发展迟缓,非机动车道被挤占,人们就放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改买小轿车出行,这又造成交通资源的进一步紧张。
实际上,交通行路权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但是,我国目前的交通需求导向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首先,在交通权上对公共交通重视不够,改革不仅将公共交通的公共性质淡化,而且没有做到公交优先,使公共交通的大交通优势不能真正体现;其次,为了小轿车的出行方便不断挤压非机动车道,使得骑车族无路可骑,行人无路可走,这就迫使人们放弃骑车和步行的选择。第三,小轿车等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中国人均资源少,鼓励小轿车大量使用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可持续发展关于公正公平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各项政策不仅要满足有钱人的需求,也要满足一般人包括穷人的需求,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不能妨害后代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行人和骑车人大多也是纳税人,所以应该有权享用政府投资的各种公共设施,比如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应该制定指导性政策,给予公共交通较多的补贴降低运行成本,鼓励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多选择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希望我们的管理者制定政策的时候多一些智慧,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浮燥,多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使我们的交通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公正公平,建立和谐的社会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