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之后的冷思考———谈高考期间的交通问题
来源:上海交通安全信息网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对于考生和家长们来说,一切考试已经结束,然而由此引发的一些现象却令人思考。在近年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交警部门的高考护考工作一年比一年难,诸如考点周边堵塞、交通冲突等现象呈逐年加剧趋势。对此,有识之士指出,这种状况的产生固然有近年来全市道路交通形势越趋严峻的现实背景,但也与考点设置不合理有着很大关系。
考点位于交通“要塞”
综观本市今年设置的150个高考考点,中心城区的四五成考点都位于交通“要塞”旁,如虹桥路徐汇中学、瑞金路向明中学、淮海东路光明中学等。今年高考首日,记者前往向明中学采访时,虽然学校门口路段有4名交警在疏导,但短时间内大量的赶考人群还是将三车道的瑞金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把考点设在此处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主干道交通本来就繁忙,还要让我们再来凑热闹,这几天又碰上工作日,出门提早近一个小时不说,碰上交通堵塞,考生的心情也难免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近年来,学生赶考的交通工具也不断发生变化,出租车、私家车正逐渐成为送考“主力军”,大量车流使考点附近的道路承受了巨大的交通压力。据卢湾交警部门统计,近三年高考期间,瑞金路(向明中学路段)的交通流量平均增幅达到7%,周边道路压力猛增,区域性拥堵不断产生,考生面临的交通形势不容乐观。
交通冲突频繁上演
前两年高考期间,本市南洋模范中学、向明中学等考点门口曾发生学生家长设“人墙”封路的事情,今年虽然没有发生类似情况,但家长抱怨考点距离马路过近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虽然交警加强护考,严惩车辆鸣号,但部分考场距离马路过近,车水马龙还是影响学生临场发挥。”记者走访了多个考点,发现确实存在考场距离马路过近、隔音效果不佳的情况。
“高考考点应该设置在相对僻静的校区,这样交警也不必封路或者限制车辆通行,交通冲突自然会减少。”回忆起去年乘坐17路电车在光明中学高考考点旁苦苦等候20多分钟的情形,沈小姐感到无奈又气愤:“为考生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英语听力应试环境,我们可以理解,但教育部门应该合理选择考点,避免对社会其他人造成影响。”沈小姐还认为,教育部门设置考场时最好和交通管理部门事先沟通,充分考虑到送考人群、送考车辆的安置等因素,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考场应合理选择
记者曾致电本市教育主管部门询问高考考点设置标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高考考点的选择将“通风、明亮、透气”等纳入主要标准,交通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内容。
对此,有关交通专家表示,交警部门将会向有关部门积极呼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便于科学选定考点。比如,应尽量避免将考点设置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域,尤其是交通主干道周边,而应该考虑设置在交通相对通畅的学校,这样既能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考试环境,又最大限度减小了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又比如,选择考点的时候,最好还要考虑学校周边的公交线路、道路停车等条件,这样既能够方便考生到达考场,也能为日益增多的驾驶私家车送考、陪考的家长提供便利。专家指出,如果高考考点的选择能够遵循以上的一些原则,更趋于合理,将不仅减少考生和家长的时间成本,减少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成本,而且还将减少对社会其他市民利益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