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灾区村民:校舍倒塌带来危改机会

来源:法制日报

  法制网记者 李光明 一场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直袭江淮,安徽教育系统损失严重。据目前的统计,安徽受灾中小学达到2559所,冲毁、倒塌校舍3275间、面积105964平方米,形成危房471802平方米,而且倒塌校舍的数字仍在继续增加。
  对于灾区学校和饱受洪灾的学生来说,校舍倒塌本应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可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听到更多的却是另外一种声音———

  校舍倒塌迎来了危改机会
  记者在颍上采访时看到一所倒塌的小学,倒掉的教室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一片瓦堆。
  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说,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建成二十多年了。与当时的农村建房一样,为了节省开支,砖与砖之间没有用水泥,而是用土,时间长了,经不起大风。
  “这些教室本来就不能用了,孩子在里面上学大家都很担心,”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教室是危房,但修缮问题一直一拖再拖,“现在倒了更好,学生没地方上课了,总该重建了吧!”关于校舍倒塌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群众认为学校倒塌让重建已经退无可退了。
  “其实正是洪水冲塌这么多校舍,才使许多孩子逃脱了本来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一名村民说得很无奈。
  目前安徽省教育厅对外披露的水毁校舍如此之多,让人感到痛心。有的校舍确实因为天灾造成损毁,但其中也有很多的危房校舍。这些危房校舍因为洪水的冲击倒塌而使其中问题被瞬间放大:怎能让如此之多的孩子们依然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中读书学习!

  部分学校危改资金没到位
  记者了解到,仅在2006底,安徽省就总共投入资金达两亿多元,对833所农村中小学的危房进行维修改造。可以说,改造的资金并不是没有。但这次被洪灾冲塌的很多校舍,绝对不是城市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而多半是农村学校里的那些已经“将就”使用了很多年的“教室”。
  根据安徽省政府当初的计划,下拨的专项资金应由市、县政府对省里的专款按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但从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材料看,有部分市、县的配套资金没有到位。不少地方为避免学生伤亡事故,甚至不得不在露天或庵棚上课。
  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校舍工程质量。在乡镇校舍工程中,偷工减料、压低造价建设等十分普遍,有些的工程没有勘查设计就直接动工,有的仅靠包工头雇佣几个农民就盖起了教学楼。
  更让人吃惊的是,安徽阜阳市某区,翻修已成危房的小学只需要60万元危改配套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但是,记者在该区竟看到一座耗资三千余万元建成的“白宫”式的办公楼。

  复校资金缺口谁来填补
  危房校舍洪灾中倒塌了。老百姓们朴实地认为,倒了肯定会得到重建。
  淮河灾情发生后,安徽省教育厅成立了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教育救灾工作。各地方教育部门也明确提出了抗灾护校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目前汛期还没有结束,沿淮洪涝灾害可能进一步加剧,部分山区山洪暴发有扩大趋势,教育抗洪救灾形势仍很严峻,救灾复校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开学后将面临无教室上课的情况。而且经过洪灾后,不少乡村中小学又形成了一批危房,有的需要维修加固;沿淮地区仍有部分学校还浸泡在水中,水退以后,校舍有的已不能使用,有的需要维修。
  根据安徽教育系统受灾程度和开学需求的实际情况,灾后恢复重建还需要大量的经费。这么大的经费缺口该怎么办?除了国家划拨救灾资金外,地方政府更有责任拿出资金,弥补经费缺口,从而真正地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本报阜阳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