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塑造城市新形象

来源: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7月13日报道 (作者:柳森)连日来,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引起了热烈反响。本市许多专家学者也就上海新形象问题展开了探讨与研究。他们认为,上海城市新形象的提出既有继承更有创新,立足于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契机,以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广胸襟和科学发展的敏锐眼光,更加完整、更富个性、更具魅力地提炼出新时期、新形势下上海所必须具备的城市品格,为上海今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开拓出崭新视野,指明了努力方向。专家学者们还为进一步树立上海城市新形象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继往开来,更要超越自我
  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新的总体部署蓄势待发,2008年奥运会与2010年世博会日益临近,专家学 者们表示,在这样一个战略节点上,能否拓宽上海的胸襟、塑造上海人新形象,对于上海能否成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纳百川”是上海自开埠以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契合了上海最重要的文化特征。而“追求卓越”更是上海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品质,造就了上海领先全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面向未来,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必须成为每一个上海市民的自觉与责任。满足于一贯的领先和进步往往容易使一个城市骄傲自满。因此,上海一定要不断超越自我。

  与时俱进,需要宽广胸襟
  此次提出的上海新城市形象与时俱进,就上海城市精神内涵作了新的提炼,这一点获得了专家学者们的共识。复旦大学孟建教授认为,上海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开放的态度;上海要推动科教兴市,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增强知识竞争力,需要深邃的睿智;上海要在长三角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背景下谋划发展,打造强大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大气的眼界;上海要寻求经济、文化、信息、人才等各类要素的集聚与辐射,力争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和谐共赢,需要谦和的心境。一些学者认为,“大气谦和”就是我们不要拘泥于上海一个点,胸襟要放宽,做事要大气,要做大上海不要做小上海,要放到全国的大棋盘上去,不骄不躁,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得更好。
  复旦大学孙承叔教授认为,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一个城市必须拥有强烈的全局观和明确的定位坐标。只有将自己放在一个足够精准而又开放的参照系统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中国哲学有言,有容乃大。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何以大气谦和?此次党代会倡导的上海城市新形象极具针对性。“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既表达了上海敢于挑担、勇于进取的态度,又体现出虚怀若谷的品性。

  宣传弘扬,还需机制保障
  如何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新形象?专家们就此展开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明、开放、学习、合作、创新,是获得专家们较高认同的关键词。
  上海师范大学吴美珍教授认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政府形象就好比她的“软件”,需要同硬件设施一样加强建设。提升城市软件水平有两种基本路径:一要加强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二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在潜移默化中贯彻城市新形象的精神。一个和谐愉快的城市氛围与发展环境,将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复旦大学苏勇教授认为,应通过转变观念达到虚怀若谷。真正做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就应该看到在上海迅速发展的同时,外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发展很快,应该虚心向外地学习。上海还要善于学会向经济水平、文化实力不如自己的内地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大气,这才是真正的海纳百川。要真正意识到转益多师才能成大业,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要把向外国学习和向外地学习统一起来,并认真研究结合上海的具体情况,这样三结合上海就有崭新的格局。
  一些专家认为,上海新城市形象不仅需要大力宣传,家喻户晓,政府部门、各级领导更应该身先士卒,努力践行。还有专家指出,所谓开明睿智就是勇于探索又少犯错误,要从机制上保障开明睿智的实现,要确保决策机制的透明、科学和公民有效参与,实现对领导的追求、百姓的意愿和学者的智慧的整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