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思维”

如今,已经很少听到“辩证的思维”之类的话语了。在如此实利的氛围中,人们的价值目光聚焦在金钱上,哲学、辩证法早已不管用、不吃香了。如果谁还在讲什么辩证法,那很可能被一些人视为“老古董”、“落伍分子”。这种状况,令我这个搞哲学的老人不免心寒。
正因此,当我从广播中听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技功臣”汤钊猷教授的一席话,感到格外兴奋。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在肝癌研究和防治方面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时,他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两条。一条便是“辩证的思维”,另一条则是“细致的实践”。我想,这对于那种漠视哲学的“时尚”,应该是一种警示吧。
二十年前,我曾有幸向汤医生请教。他告诉我,他开始从医时主要搞的是新兴的显微外科,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后来,鉴于我国肝癌高发,党和国家号召开展肝癌防治研究。当时,肝癌被普遍认为是“癌中之王”,根本无法医治,多数人都不愿或不敢去闯这个雷区。可是,汤医生却想,肝癌的死亡率那么高,我们对它的认识那么少,不正说明有许多尚待揭示的盲区,很可能是一座“金矿”吗?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对老子“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尤为印象深刻。在一定条件下,福可从变成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祸福、利弊、得失、难易、尊卑等都不是截然对立、绝对分明的。受这种观念的启迪,汤医生毅然决定“转行”,投身到肝癌研究中。现在看得很清楚,他当年的选择是多么的富有远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选择肝癌研究,就能取得重大成就。你还必须在认真细致的实践中,始终用辩证的思维来照亮自己。汤医生正是这样做的。比如,他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在肝癌只能死后诊断或晚期诊断的情况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患者的“最后一幕”。由此得出的结论,如肝癌病程短(半年左右)、多中心发生等不一定准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最后一幕”推前到中场乃至开场,从而深化对肝癌的认识和防治呢?从甲胎蛋白诊断中,汤医生看到了这样的曙光。通过长期深入研究,以汤医生为首的团队提出了以亚临床肝癌(无症状的早期肝癌)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概念,把我们对肝癌的认识和防治提到了一个新水平,受到国际肝癌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普遍认同。
汤医生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或者说习惯:凡事都注重方法,包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他说:“我深深得益于方法”。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文章。近些年,汤医生以他丰富的积累和真知灼见,倡导科技人员和医生的“软实力”。如同电脑有硬件软件、投资有硬环境软环境一样,人也有硬实力软实力。人们往往重视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其实,软实力,包括人品、心态、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恰恰是成才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硬实力差不多的人,就看其软实力的差距了。怎么能轻视甚至鄙弃辩证的思维呢?请年轻的朋友不妨想想。
作者:沈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