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区建设治理邪教的长效机制

一、战略思考战略全局的思考应当是全方位、多视角的。本文重点分析两层涵义。
第一、加强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培育社会自治能力,才能形成防范和治理邪教的强大社会力量现代化城市是以发育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社区为基础的,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城市社区来承担,因此,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社会管理职能收缩过快,社会自治机制尚无力填补这一空白,造成社会管理失控,社会发展无序和混乱,就会引发邪教势力的蔓延。
20世纪90年代,邪教“法轮功”就是从城市社区开始传播扩散的。“法轮功”在全国许多基层社区建立辅导站、联络站,迅速恶性膨胀起来。某些发展滞后的社区成为“法轮功”势力蔓延的温床。
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社会管理,政府迫切需要权威深入基层,加强社区建设,培育社会自治能力,逐步提高公民的素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形成防范和治理邪教的强大社会力量。
第二、治理邪教“法轮功”的工作,必须向基层社区延伸,建设治理邪教的长效机制目前,“法轮功”势力的地下暗流仍不断涌动。其一,地下组织活动还十分猖撅,极端化、暴力化倾向日益显现,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其二,非法宣传活动仍十分嚣张。不法分子流窜作案,采取邮寄、书写、张贴、悬挂、塞门缝等方式散发宣传品。其三,已转化的练习者出现较大的反复,教育转化工作仍需深入探索。
“法轮功”练习者的主要生活空间在社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企业事业制度的建立,民众逐渐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社区逐渐取代单位成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相应地向社区转移。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反映的地方,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一般“法轮功”练习者的问题,是与社区稳定密切相关的难题。单靠政府的行政手段难以全部包揽解决。必须由以街道、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动社区民众力量,协助政府共同解决。
二、典型经验第一、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开展普遍的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素质,增强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社区是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基本载体。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了社区资源综合利用的巨大潜力。开展普遍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社区居民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举例言之: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于1997年6月创办,开办六年学员已达万余人次。他们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加强社会公德、爱国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丰富多彩的形式中。社区学校的办学过程,体现社区资源的开放性,组织形式的多元性,学科设置的灵活性,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社区学校不仅丰富居民文娱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融合邻里关系,还成为教育转化“法轮功”练习者的课堂。全街道19名“法轮功”练习者,绝大部分生活空间较为狭窄,很少与他人交往,精神生活较为封闭。社区学校逐个访谈,动员他们参加学习,使他们融入社会,开阔视野,自觉与“法轮功”决裂。社区学校为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起具有凝聚性和社会性的机制。
再举例如:北京市正在推广的丰台区“市民学校”的教育模式。其具体方法为,以社区内)党组织为主导;以市(村)民学校为载体;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以“法轮功”一般练习者为主要对象,以思想情况调查为切人点,发动社区(村)广大党员、千部、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一次普遍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倡导公民参与,用社区文化工程增强社区民众的凝聚力,形成治理邪教的社会群体机制社区文化工程的发展,对于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工程建设,营造“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的社区文化环境。
举例言之:山东省胜利油田胜北社区是“法轮功”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该社区449名“法轮功”练习者中,有89人全家练,占总数的19.8%.为建设抵御邪教、崇尚科学的文明家园,社区开展“48101”系列文化工程建设。“4”是指文化定位的多元化思考,即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交叉点、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的结合点、老年文化和中青年文化的互动点、大众文化和核心文化的融合点,从这4个交叉融合点设计社区文化的定位。“8”即发挥社区在文化、宣传、教育、娱乐、健身、服务等8项功能。“10”是指从居民小区、家庭、校园、广场等10个方面寻求突破。“1”是指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胜北社区建立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在居民中开展“爱我胜北,提高居民素质”教育活动。社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十几个群众性文化广场,以“健康性、大众化、重娱乐、占阵地”为原则,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休闲的场所。社区建立6个老年活动中心,创建老年大学,大学设立钓鱼、拳剑、书法、音乐、摄影、体育6个协会。各协会常年开班办学,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形成“常流水、不断线,露天搭舞台,四季有节目”的文化模式。胜北社区逐步形成“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的社会氛围。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素质提高的程度,是评价社区建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参数。社区居民只有自愿参加各种文化工程,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有趣的自娱自乐活动,育德普法,恰情健身,交流情感,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才能建成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社区精神,自觉形成抵制邪教滋生的社会群体机制。
第三,救助弱势群体,用社区服务事业构筑温暖人心的工程,铲除邪教蔓延的社会土壤全国各地在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中,开展“情系百姓,服务万家”的活动,建设了社区服务设施、建立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网点,组建志愿服务队。各地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把教育转化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使原“法轮功”练习者在社区服务中重新找到归属感,回到社区温暖的怀抱。
举例言之:2002年初,广州市荔湾区大力开展转化“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工作。该区的团员青年志愿者与卫生医疗机构联手,组织帮教队,启动“健康直通车”活动。每逢双休日,“健康直通车”满载医疗仪器和药品,对区内下岗无业、患有疾病、生活困难和孤寡无助的“法轮功”练习者,免费上门送医送药。由帮教人员和医护人员组成的特殊巡回帮教小组,将医疗服务与教育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效果显著。
再举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东里社区创造的“健康俱乐部”模式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活动,使俱乐部成为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专家和社区居民共同策划下,俱乐部推出以“四个健康”(即“肌体健康、思想行为健康、文化健康、社区健康”)为主题的群体活动。“健康俱乐部”成为一种社区抵御邪教的典型模式。
三、基本原则社区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建立治理邪教的长效机制”,确立正确的工作原则至关重要。
第一、以“治理理论”,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治理理论”始于政治学的公共管理学说。治理的目的是运用权力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它强调自下而上的多方面参与,而不是政府行政部门的传统管理。这种理论可以为探索建立治理邪教的长效机制,开拓新的工作思路。
现代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寓管理于教育、服务之中。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逐步建立群众性自治机制。
第二、以人为本,培育社区理念社区理念源于社区,理念的形成,是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思想基础。要发动居民对社区进行形象设计、发展目标策划,积极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社区文化特色的形成,对于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粘合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增强基层社区自觉抵御邪教的能力。
第三、为民办实事,构筑社会稳定的基石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社区服务是凝聚人心的工程。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这个民心工程的龙头是否顺民心、得民心。基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邪教势力就会失去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